粵港澳合作 將中醫藥推向世界
作者:新浪網 來源:新浪網 更新于:2018-1-12 閱讀:
中醫藥發展專題會議上,專家們認為中醫發展在世界領域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圖為葛洪洗藥池。
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的中醫藥發展專題會議中,中醫藥如何應對現代社會健康問題,粵港澳大灣區在中醫藥領域如何攜手合作等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
專題會議中,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沈劍剛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借助香港和澳門讓中醫藥對接國際。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勞力行介紹,如今,在世界醫療領域,中醫藥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歡迎:香港18區已經完成每區一間中醫診所,香港中醫研究成果每年遞增,香港首家中醫醫院也正在籌建中;在美國,無論門診還是住院部,針灸被列為六大治療方式之一,并在受歡迎程度上僅次于推拿。
此外,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廣東省葛洪研究院院長陳寶田,北京中醫藥大學訪問學者敬天林等專家學者就中醫藥發展進行了討論交流。
從“治未病”到“精準醫療”大灣區醫療力量期待聯手
會上,國醫大師、中醫體質學創始人王琦公布的一組健康大數據令人吃驚:全國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56%,女性發病率為60%—70%;歐洲死于慢性病的比例占總體死亡人數的七成以上,歐盟每年97%的醫療預算用在疾病患者的救治上,只有3%的醫療預算用于疾病預防……
“目前醫療衛生改革成為世界性難題,世界與中國面臨老齡化,中國人的大健康數據不容樂觀——這些問題都在呼喚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而中醫治未病正可以發揮作用!蓖蹒榻B。
對此,國醫大師周岱翰持有相似的觀點。他表示,生活方式由體力變為腦力+體力,主要疾病類型由急性傳染病向慢性非傳染病轉變等社會變革都改變著醫學模式,“治未病理念是先進的醫學模式,中醫養生學可以應對老齡化的嚴峻挑戰!
周岱翰特別將傳統中醫的“治未病”、辨證施治與“精準醫療”比較,指出中醫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精準醫學在治療癌癥時提出的同癌異治、異癌同治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到粵港澳大灣區,他介紹,癌癥已成為大灣區健康的嚴峻挑戰。與此相對的,是大灣區在首診醫師負責制、腫瘤防治進社區等方面卻未能盡如人意。
“大灣區是嶺南醫學的誕生地,大灣區建設為嶺南醫學治未病、健康保養、飲食文化等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敝茚泛脖硎荆瑧浞职l揮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更新治癌思維,發展大灣區健康產業。
王琦表示,大灣區的健康需要中醫“治未病”的發展,而中醫藥要進軍大健康,也必須有技術支撐。為此,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相關專家和從業者應共同努力,豐富和發展“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各個環節的技術及產品,建設“治未病”健康工程人才隊伍平臺,努力提供以個體的健康狀態為中心,提供充分體現個性化、系統化和全程化的服務。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