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占比砍一半!臨床路徑來勢兇猛 藥企如何應對?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更新于:2017-8-18 閱讀:
8月16日,國家衛計委舉辦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媒體溝通會,衛計委醫政醫管局領導及多位公立醫院院長針對“臨床路徑”實施進展及成果向媒體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眾所周知,臨床路徑管理和醫保支付方式是緊密關聯的,在醫保對藥品價格管控力度不斷加強的前提下,控制大處方、亂檢查造成的不合理醫療費用,改善診療效率,提升服務品質,臨床路徑實施是醫藥改革的必然。
自2009年10月13日衛生部發布《臨床路徑管理指導原則(試行)》通知以來,藥品營銷在物價、醫保、招投標和目錄外又多了一道學術門檻,這不僅意味著院內處方藥市場行為需要面臨合規考驗,更在臨床循證學術層面進一步面對壓力。截至2017年7月,衛計委已先后發布了1212個臨床路徑,臨床醫生的診斷治療和處方行為被套上“緊箍咒”,這迫使醫藥企業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處方藥營銷方式。
那么,此次溝通會究竟透露了什么?
平均住院日、藥占比大降!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
2009年~2016年平均住院日縮短了10.5%,年均下降0.22天,其中像浙江省臺州醫院平均住院日從實施臨床路徑前的11.66天降到2016年6.97天;臨床用藥更加規范,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大部分病種,次均抗菌藥物下降,抗菌藥物使用的合格率提高,例如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2004年實施基臨床路徑的單病種限價,住院患者藥占比由2005年37.5%下降今年上半年18.6%,河南省實施了67個病種基于臨床路徑的按病種付費后,次均住院費用比按項目付費降低了10%,目錄外藥品費用所占的比例下降了3%。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張俊:
臨床路徑的實施,必然帶來的就是費用的問題,很多抗菌素5塊錢就能達到很好效果,沒有必要選擇50塊錢或500塊錢的藥;沒有實施臨床路徑前,醫生用藥比較隨意,會給病人增加花費。特別是醫院床位緊張,應當遵循標準化的流程,避免過度檢查和過度醫療,真正控制診療周期,實施臨床路徑之前平均住院天數4.9,實施路徑之后下降到4.03,平均住院費用也有減少。
浙江省臺州恩澤醫療中心主任陳海嘯:
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平均住院日我們從過去的9.18天降到6.7天。我們醫院在過去的十年平均住院日是14天,降到今天的6.7天,減了一半多!
不合理用藥全砍!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
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將推進臨床路徑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經驗和任務予以強調。我委按照“制訂一批、完善一批、推廣一批”的工作思路,組織中華醫學會有關專家,在充分調研醫療機構住院病種構成情況、次均住院費用、醫療保障等情況的基礎上,分期分批制訂有關病種臨床路徑。截至目前,臨床路徑累計印發數量達到1212個(其中縣醫院適用版216個),涵蓋30余個臨床專業,基本實現臨床常見、多發疾病全覆蓋,基本滿足臨床診療需要。
上篇:
下篇: